歷代帝王的服色

中國開始以黃色為國色者,開始於王莽的"新朝",

但是"新朝"過短而沒有正式的施行,而後孫吳也是尚黃,但是後來被晉滅了,

再來正式開始於"唐",大約是唐代中期以後正式使用黃色,

(新舊唐書中記載玄宗穿的便是黃色,但武則天卻是赤色,唐太宗也是赤色)

自唐以下均以黃色為國色而未曾改變.

至於為何用黃色,

是因黃色代表土德,目的是為了取代火德的緣故.

歷來朝代的服色:

秦-尚黑

西漢-尚赤

新-尚黃

東漢-尚赤

孫吳-尚黃

(東漢繼承西漢,而回覆尚赤,三國的魏與漢,至兩晉南北朝,隋都是尚赤)

唐-尚黃

(五代到清均尚黃)

一個朝代的建立,為了有別於前一個朝代,根據周禮的記載,必須要有幾個動作:

一是為改正朔,二是為易服色,三是為替朝儀,四是變曆法.

改正朔大體就是改年號;

替朝儀則是更換新朝代君臣之間的禮儀;

變曆法則是改換每個朝代的正月及其一年的開始與結束;

易服色是依據朝代的五行,而找出一個所尚,以為朝代的代表,

(皇帝的衣服,旗幟則依循於此,庶人與士人均不能使用此色)

而其中的根據便是五德終始之說.

最早有異服色的記載是在史記,史記以秦代制朝儀時,

認為每個金木水火土五德各有所尚的德行,

土德為黃,火德為赤,木德為青,金德為白,水德為黑.

秦人尚黑,主水德.

而劉邦代秦,火德剋水,故尚赤.

但,雖說一個朝代的建立必須要易服色,

並非每個朝代都會實際去施行,

特別是一個朝代維持的很短暫又國力不強的時候,

往往為了維持內政而不及費心於制定朝儀,

遑論易服色與朝儀這種需要歷時經年的事情.

王莽竄西漢而建新,劉歆上表議立朝儀,主土德剋火,尚黃,

但是新朝維持甚短,所以實際上並沒有正式易色.

漢初的叔孫通於劉邦即位時囑立朝儀,

從開始議立到立好,皇帝已為文帝,能夠改變服色也是因為西漢維持甚久之故;

又如南朝的王儉於劉宋時被命立朝儀,有改服色的說法,

但等到他立好朝儀,國家已經易位為蕭齊了,所以也就不了了之.

在政治不穩且國力不強的情況下,

雖然易服色是一個形式,

但實際上卻沒有辦法去確切施行,(禮還沒議出來,政權就不見了…)

如此,也就讓尚赤的朝代一直延續,

直到唐代才有所改變.

至於為何唐代以下的朝代均尚黃色,

目前的說法有很多,

我比較贊同的是,"與今文經的沒落有直接的關係"一說

因為五德終始說是由今文經學家所提出來的一個說法,古文經學家抱持的是反對的態度,

但自南北朝時期,今文經學的地位逐漸衰落,

再加上後來是由立古文學官的北方統一了今古文並重的南朝,

易服色之說也就更失去了論述的依據.

另一說法,五代國力均衰,宋太祖黃袍加身,又何必改服色?

唐代的國力極盛,後來的宋明清均有效法的意願,改服色反成多此一舉!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
史記歷書云:「秦因滅六國……自以為獲水德之瑞,更名河曰:『德水。』而正以十月色上黑。漢興高祖曰:「北畤待我而起,亦至以為禍水德之瑞,……張蒼等咸以為然,是時天下方初定,方綱紀大基,高后女主,故襲秦正朔服色。至孝文時,魯人公孫臣以終始五德上書言漢土德,宜更元改正朔易服色。……張蒼以為飛,罷之。候黃龍成紀見,張蒼自黜。

封禪書云:「秦更名河曰:『德水。』以冬十月為年首,色上黑。……漢興高祖之微時,嘗殺大蛇,有物曰:『蛇白帝子也,而殺者赤帝子。』……漢王因以東十月為歲首,色上赤。

賈誼傳載:「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餘年,天下合洽,當改正朔易服色。」

故當以根據當時的王朝是配五型中哪一個德行,象土德就是黃色,火德紅色,木德青色,金德白色,水德黑色。

本文閱讀引用自YAHOO知識家
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04120700158&q=1005031901950&p

發表者:心靈卜手章真言

潛能開發、志趣引導、專長定位、學業目標、 適性發展、個性優勢、生涯規畫、事業前程。 迷津解惑.... 心靈卜手 章真言老師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