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

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

悟元子曰:

人身难得,无常迅速,生生死死,轮回不息;一失人身,永久恶趣,可惧可怕。

举世之人,生不知来处,死不知去处,醉生梦死,碌碌一世;

入于苦海而罔觉,陷诸火坑而不知,以苦为乐,以假为真。

殊不知一切尘缘世事,俱是戕性之刀斧;恩爱牵缠,无非丧命之井坑。

他时阎王老子打算饭钱,当得甚事?

纵有金穴银山,带不得些个;孝子贤孙,替不得分毫。

只落的罪孽随身,万般虚妄。

所以历代丹经,群真道书,传流后世,使人寻文解义,脱火坑,出苦海,弃妄存真,以保性命。

然而书愈多,人愈惑,其辞意幽深,终难窥其底蕴。

长春真人度世心切,作《西游记》,去譬喻而就实着,略文章而来常言,

特欲人人成仙,个个作佛耳。

观於部首一诗,末联云:“欲知造化会元功,须看《西游释厄传》”,

而知真人一片度世之婆心,不为不切矣。

盖《西游》之道,金丹之道,造化之道,无非元会之道。

其中所言内阴阳、外阴阳、顺五行、逆五行、火候药物、天道人事,无不悉具。

若有明眼者,悟得唐僧四众,即阴阳五行之道;

袈裟、锡杖、宝杖、金箍棒、九齿钯,即元会之功;

千魔百障、山川国土,即修真之厄;

通关牒文、九颗宝英三藏真经,即释厄之印证;

可以脱生死、出轮回、超尘世、入圣基,能修无量寿身,能成金刚不坏,非释厄而何?

后之迷徒,多不得正解,旁猜私议,邪说淫辞,紊乱仙经,不特不能释厄,而且有以滋厄,

大非当年作者之本意,岂不可伤可叹?

予自得龛谷、仙留之旨,捧读之下,多有受益,始知此书为天神所密,举世道人,无能达此,

数百年来,知音者惟悟一子陈公一人而已。

予因追仙翁释厄之心,仿陈公《真诠》之意,不揣愚鲁,每回加一注脚,共诸同人,

早自释厄,是所本愿。

如首回大书特书曰:“灵根育孕源流出,心性修持大道生”,

可谓拔天根而凿理窟,何等简当?何等显亮?

人或以心意猜《西游》,不但不识灵根,而并不识心意。

殊不知灵根是灵根,心意是心意。

所言“心性修持”者,特用心性修持灵根以生道,非修心性即是道。

此二句不特为首回之提纲,亦即为全部之要旨,

读者若能将此灵根心性,辨得分明,有会于心,则要旨已得,

其余九十九回,可以循文搜意,而见其肯綮矣。

试申首回之义。

夫所谓灵根者,乃先天虚无之一气,即生天、生地、生人、生物之祖气;

儒曰太极,

释曰圆觉,

道曰金丹,

虽名不一,无非形容此一气也。

真人下笔显道,首叙天地之数,一元十二会,混饨初分,

天开于子,

地辟于丑,

人生于寅,

以明天地人三才,皆自一气而生也。

三才既自一气而生,则

天得一以清,

地得一以宁,

人得一以灵。

是人之灵根,即先天虚无之一气。

这个气,浑浑沦沦,虚圆不测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,具众理而应万事,故谓灵根。

此灵根也,

以气言之,为浩然正气;

以德言之,为秉彝之良。

此气此德,非色非空,不有不无,恍恍惚惚,杳杳冥冥,至无而含至有,至虚而含至实,

故生于东胜神洲做来国花果山也。

“东”为生气之方,

“胜”者生气之旺象,

“神”者妙万物而言,即一而神,所谓神州赤县者是也。

“傲来国”者,无所从来,真空之谓,即生气一神之本体。

“花果山”者,花属阴,果属阳,开花结果,阴阳兼该,妙有之谓,即两而化,乃生气一神之妙用。

一神者,“无名天地之始”;

两化者,“有名万物之母”。

“花果山在大海中”者,海为众水朝宗之处,象一气为众妙之门,无德不具,无理不备,

为成圣、成佛、成仙之根本,故为“十洲之祖脉,三岛之来龙”也。

“山顶上有一块仙石”者,一气浑然,太极之象也。

“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”,“二十四气”,“九宫八卦”,

是真空而含妙有,其为物不二,生物不测,先天中之先天也;

“感日精月华,内育仙胎”

是妙有而藏真空,阴阳交感,其中又生一气,后天中之先天也。

“产一石卵,似圆球样大,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”者,

石为土之精,为坚固赖久之物,卵球为至圆无亏之物;

猴属申,申为庚金,金亦为坚固不坏之物,俱状先天灵根,

其性刚健,圆成无碍,本于一气,非一切后天滓质之物可比。

“五官俱备,四肢皆全,拜了四方,目运两道金光,射冲斗府”者,

灵根真空妙有,阴阳五行四象之气,无不俱备。

其光通天彻地,即有天地造化之能,已与天地合而为一矣。

 “下方之物,乃天地精华所生,不足为异”者,

盖灵根在人身中,人人具足,个个圆成,

处圣不增,处凡不减,但“百姓日用而不知”耳。

“服饵水食,金光潜息”者,先天人于后天,知识开而灵根昧,

真变为假,于是邪正不分,理欲交杂,鸟兽同居矣。

即孟子所谓“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者”是也。

然虽先天灵根为后天所昧,而犹未尽泯于后天,

是在有志者,善为钻研出道之源流,返本还元耳。

灵极具有先天真一之气,又名先天真一之水,

此水顺则生人、生物,道则为圣、为仙。

“水帘洞铁板桥下之水,冲贯于石窍之间,倒挂流出去,遮闭桥门。”

是逆则生仙之道,但人只知顺行,不知逆运,

更明明朗朗一座铁板稳妥之桥,而人当面不识也。

“却似人家住处一般,好个所在。”

即《悟真》所谓“此般至宝家家有,自是愚人识不全”也。

若有人实见的此宝,即知是仙佛洞天福地,

内有大造化,顿悟圆通,天造地设家当现在,

如同本得,不予他求,可以安身立命,造化由我,省得受老天之气矣。

 “有本事的进得来,出得去,不伤身体者,就拜他为王。”

即《悟真》所云:“悟即刹那成佛,迷则万劫沦流。若能一念契真修,灭尽恒沙罪垢”;

亦即佛云:“否为汝保任此事,决定成就”之义。

“称千岁,称美猴王”,即《语真篇》所云:“劝君穷取生身处,返本还元是药王”也。

诗曰:“三阳开泰产群生,仙石包含日月精”者,

言地天交《泰》,和气熏蒸,万物皆得以成形,

形中又含始气,各具一太极,莫不有先天真一之气存焉。

“借卵化猴完大道,假他名姓配丹成”者,

道本无名,强名曰道;

道本无言,言以显道。

故借石猴名姓,配合金丹之道,使人借此悟彼,追求灵根之实迹耳。

“内观不识因无相”者,灵根真空,而不识不知也。

“外合明知作有形”者,灵根妙有,而顺帝之则也。

“历代人人皆属此”,即前所云“人人具足,个个圆成”也。

“称王称圣任纵横”者,

愚人以此杀身,

至人以此成道,

若有知者,逆而修之,与天地争权,与日月争光,

“纵横逆顺莫遮拦,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矣。此“灵根育孕源流出”之妙旨,

而无如迷人于此灵根,不知寻求,虽有天造地设的家当,不能承受,

一旦室空囊倾,阎王老子不肯留情,可不枉生世界之中?

说到此处,真足令流落他乡之子,猛整归鞭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飘荡苦海之客,早醒回头耳。

猴王闻仙佛神圣不生不灭之言,欲下山学不老长生之术,此即道心发现,灵很不昧之机。

“顿叫跳出轮回网,致使齐天大成。”皆此道心一现致之也。

然他道必自人道始,倘人道未尽,仙道远矣。

人生字内,身虽人形,俱皆兽心;

未修仙道,先修人道;

下学上达,循序而进,自入佳境。

猴王过大海到南赡部洲,学人穿衣,学人礼,学人话,总以见去兽地而学人道也;

学成人道,仙道可望。

何以南赡部洲更无一个为身命者,岂真南赡部洲无神仙哉?

盖有说也。

能尽人道,是作佛成仙之阶梯,而非作佛成仙之实迹。

他佛者一尘不染,万缘俱空,

人道中未免犹为衣食劳碌,富贵萦心,不能出乎阴阳之外,终为阴阳所规弄,

此猴王不得不于西牛贺洲,别求神仙下落矣。

神仙之道,金丹之道也。

金丹之道,万劫一传,非大忠大孝之人不能得,非大忠大孝之人不可传。

行孝君子,与神仙为邻,实有可据。

樵子道“不远!不远!”犹言道不远人也。

其所远者,人之为道而远人耳。

 “灵台方寸山,斜月三星洞。”

“斜月”,一钩“乚”;

“三星”,三点,“,,, ”为“心”字去其弯钩后所剩三点,

合而为“心”字。

古今多少名人,皆以人心猜之,差之多矣。

独悟一子注曰:“以此心为天地之心则可,以此心为人心之心,失之远矣。”此言最为高明,

盖此心不着于形象,不落于有无,空空洞洞,最虚最灵,故谓“灵台方寸”;

当静极而动,贞下起元,灵光现露,如三日峨眉之月,故谓“斜月三星洞”。

曰“山”者,不动不摇也;

曰“洞”者,至虚至灵也。

这个心,即灵根之光辉;

这个光辉,系一点阳刚之正气。

故曰:“洞中有一个神仙,称名须善提。”

《华严经》云:“菩提心者,名为种子,能生一切诸佛法。”

菩提心,即天地之心也,亦名道心。

道心为成仙作佛之真种子,为修性立命之正祖宗。

故曰

“祖师出去的徒弟不计其数也,现今还有三四十人从他修行。”

三四为七,“七日来复”之义。

“顺小路儿向南,七八里远近,即是他家了。”

小路为《兑》,

在西向南为《坤》,

三日月出庚方之象;

“七八里”者,七八一十五,月光圆满之象。

“他家”者,人人也。

灵根有昧,陷于后天,间或一现,旋有而旋失,不为我有,

如我之物而走于他家,故为他家矣。

“静悄悄杏无人迹”,阴静之极,《坤》卦之象;

“摘松子顽耍”,静极而动,天心复见之时。

童子道:“我师还未说出原因,就叫出来开门。”

原因未出,而门早开,虚室生自,迅速之至。

又道:

“外面有个修行的来了,可以接待,想必就是你了。”

噫!此等处不得师传,枉自猜量,修行的自外而来,则内无可知。

“可以接待,想必是你”,“认得唤来归舍养”也。

猴王笑道:“是我!是我!”此乃口传心受之火候,

不知天下修行人,当外面修行的来,肯去接待,认得就是你乎?

亦不知认得是你,原来是我乎?

“祖师端坐台上,两边有三十小仙侍立台下。”此正认得是你,原来是我之秘。

这个秘,仙翁分明说出,人多不识。

祖师端坐台上,即《剥》卦卦爻图略上一阳爻也;

两边有三十个小仙,即《剥》之下五阴爻,五六三十也。

夫天心未复是你,已复是我;

未复者《剥》之上爻,

已复者《复》之初爻。

欲复天心,须要在《剥》中下功夫。

《剥》之上爻辞曰:“硕果不食,君子得舆。”

盖顺而止之,不使阴气剥阳于尽,将为返还之本,

祖师端坐台上,正得舆顺止之象。

诗曰:

“大觉金仙没垢姿”者,脱离群阴,真空之谓也;

“西方妙相祖菩提”者,复返正气,妙有之谓也;

“不生不灭三三行,全气全神万万慈”者,

真空妙有,不生不灭,全气全神,三三行满,体化纯阳,万万功成,德配天地矣;

“空寂自然随变化”者,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也;

“真如本性任为之”者,一念纯真,应灵不昧也;

“与天同寿庄严体,历劫明心大法师”者,

道成之后,为金刚不坏之体,与天齐寿,历劫常存,永为无漏真人。

非深明天心之大法师,其孰能与于斯乎?

明心之法,全在由《剥》而《复》之功,若不知明心之法,一举一动皆是人心用事。

天心不见,便是“小人剥庐”,何能到的与天齐寿庄严之体乎?

但此明心大法,人不易知,亦不易行,非可侥幸而就,

必须牢把念头,立志长久,期于必得而后已。

“十数年方到”,曰“既是逐渐来的也罢”,其提醒我后人者,何其切欤!

提纲曰:“心性修持大道生”

盖修持大道,心固不可不明,而性亦不可不见,

若不见性,心无所体,不能到真空之地,此性所当急知也。

此等语,莫作闲言,大有深意,

一切学人,误认气质之性为真性,遂勉强制伏,终归顽空下乘之流。

殊不知此乃后天之假性,而非先天之真性。

故祖师道:“不是这个性。”真是脑后棒敲,叫人吃惊矣。

曰:“我无父母”,曰;“却是天地生成的”

则是秉之天地生成之性为真性;

受之父母血气之性,非真性可知矣。

真性者,即灵根之继体,空而不空,不空而空。

“取个姓氏,叫姓孙”,空而不空也;

“起个法名,叫悟空”,不空而空也。

曰:“好!好!好!今日方知姓”

曰:“好!好!好!自个叫做孙悟空”

知得此性,悟得此空,则一阴一阳之谓道,阴阳不测之谓神。

有无一致,色空无碍;至无而含至有,至虚而含至实;

“有用用中无用,无功功里施功“

弃后天顽空,而修先天真空,方是广大智慧;

真如性海,颖悟圆觉。

本立道生,生生不息。

虽口有性,其实无性;

虽曰悟空,其实不空。

故结云:“鸿蒙初辟原无姓,打破顽空须悟空。”

  诗曰:

  灵根育孕本先天,藏在后天是水铅。

  悟得真心明本性,不空不色自方圆。

發表者:心靈卜手章真言

潛能開發、志趣引導、專長定位、學業目標、 適性發展、個性優勢、生涯規畫、事業前程。 迷津解惑.... 心靈卜手 章真言老師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