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

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

悟元子曰:

上回已言得师真传,知之真而行之果,足以破妄归真,而元神不昧矣。

然虽无神不昧,不能攒簇五行,和合四象,终非金丹大道,

犹是一己之阴,更何能脱生死,出轮回哉?

故仙翁急于此回发明还丹之妙旨,细演作用之神通,使人不落中下二乘之途耳。

“美猴王自夺混世魔王一口大刀,教小猴破竹为标,削木为刀,

又在傲来国摄取兵器,又得七十二洞妖王献贡,把一座花果山造的是铁桶金城。”

此防前顾后,集义而生,根本坚固,可谓长久之计矣。

然既根本坚固,须要在此根本上再下一番工夫,作出惊天动地大事大业来,方谓得真。

但大事大业,必得真把柄,真慧器,方能随心如意,一直行去,无阻无挡。

故猴王道:“我这口刀着实狼犺,不速我意,奈何?”

夫刀者杀机也,有杀无生,金丹不成,如何遂意?

若欲遂意,非有生有杀,生杀如一之法宝不能。

四猴说出“本洞铁板桥下,水通东海龙宫,寻着龙王问他要件兵器,却不称心?”

“东”者,生气之乡;

“海”者,聚水之处,生物之本;

“龙”者,兴云致雨,生物之德。

由杀求生,以生济杀,生杀兼全,方是法宝。

此金丹一定不易之道,如铁板之印证然。

且东龙者,我家也,求慧器当问我家,何云“问他’?

特以慧器原是我家之物,因为后天所陷,不属于我。

如金在水中,为水中之金,未归则为他家,已归则为我家,问他要而为我有。

他家我家,俱是一家,只在未归已归分别之。

故本洞桥下水通龙宫,虽问他要,却在本洞,不于外求也。

龙宫者,《乾》卦卦爻图略也,

龙王取出一把大刀,乃《乾》之初九也,

九为阳象,初为大,故为《乾》之初九。

又抬出一杯九股叉,乃《乾》之九四也,义与四同,故为《乾》之九四,

合数四九三十六,故为三千六百斤重。

又抬出画杆方天戟,统三爻,九三、九四、上九也,

三乃木数,木能生火,青红相交为画杆,四形方,天在上,总三爻取象为画杆方天戟;

统三爻,三九、四九、一九,为八九七千二百斤重。

诸兵器皆不用者,

初九下也,

九二时会也,

九三行事也,

九四自试也,

上九穷之灾也,

诸爻不失之太过,即失之不及,俱未可如意,故不用。

及说出“海藏中,一块天河定底神珍铁,是大禹治水之时,定江海浅深一个走子,

是一块神铁,能中何用?”

此《乾》之九五,刚健中正,纯粹精也。

“一块天河走底神珍铁”者,水中之金也;

“定江海浅深一个定子,是一块神铁”者,惟精惟一,一而神也。

“能中何用”,允执厥中,两而化也。

精一执中,一神两化,不偏不倚,无过不及,位天地,育万物,

所以有金光万道,非大勇大力天纵之圣人,扛不动,抬不动。

猴王两手挝过,粗细长短,随心所欲,正所谓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,故号如意金箍棒。

“其本来斗来粗细”者,方圆如一也;

“二丈长短”者,阴阳混合也;

“中间一段乌铁,两头两个金箍”者,执两用中也;

“重一万三千五百斤”者,《乾》元用九,乃九千斤,

又五九四千五百斤,合之为一万三千五百斤;

“悟空将宝贝执在手中,坐在水晶宫殿上”者,即九五飞龙在天,位乎天德也。

“索求一件衣甲”者,内外如一也;

“一客不烦二主者”,两而合一也;

“走三家不如坐一家”者,三家归一也;

“千万告求一件”者,万殊归一也;

“随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”者,用权行一也。

“问东海敖广讨神器”者,攒簇木也;

“北海敖顺送一双藕丝履”者,攒簇水也;

“西海敖闰送一副锁子黄金甲”者,攒族金也;

“南海敖钦送一顶风翅紫金冠”者,攒簇火也。

共东西南北之金木水火,而合成一中。

“全身披挂,金灿灿走上铁板桥来”,四象和合,五行攒簇,而金丹成矣。

“猴王使一个法天象地的神通,那棒上抵三十三天,下至十八层地狱,

霎时收了法象,将宝贝变作个绣花针藏在耳内。”

噫!

金丹成就,灵通感应,变化不拘,

显诸仁而裁请用,

发于万而定于一,

能大能小,能收能放,纵横天地莫有遮栏,从容中道圣人矣。

最神妙处,是“将宝贝还变作个绣花针藏在耳内”

这些子机秘,非师罔知,乃其师附耳低言之妙旨,

故用时在耳朵里取,

收时在耳朵里藏。

但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,不能使人巧,

须由勉抵安,若不到五行攒簇处,未可遽然如意。

试观悟空,始而夺混世魔之刀,既而摄傲来国之兵器,

又既而得七十二洞之献贡,又既而得四海龙王之宝,

无非由勉抵安之功,果抵于安,从心所欲不踰矩,自然金丹成就而如意。

《语真》所谓

“四象会时玄体就,五行全处紫金明。脱胎入口身通圣,无限龙神尽失惊。”

提纲“四海千山皆拱服”者,即此也。

修行者到的金丹成就,可以放下心,日日快乐睡的着矣。

“猴王睡里,见两个勾死人,拿一张批文,上有孙悟空三字,

近身不容分说,套上绳,就把猴王魂灵儿索了去。”

自来解《西游》,直解悟空是心,何不解勾死人是心乎?

直解心者而不解,

不宜解心者而乃解,

心且不知,何况于道?

真是痴人说梦耳。

勾死人为心,吾于何知之?

吾于悟空放下心知之。

未放下心,勾死人不来,非不来也,来之而不识也;

放下心而勾死人即来,非真来也,未来而早知也。

其勾也,是悟空勾其勾死人,非勾死人勾悟空。

悟空者,道心也,道心非心;

勾死人者,人心也,人心为心。

道心乃天堂,

人心为地狱,

可知人心即勾死人也。

道心者,一心也;

人心者,二心也。

道心至善而无恶,

人心有善而有恶;

有善有恶,是非相杂,邪正相混,于谋百智,

日夜不休,出入无时,莫知其乡,常行死路。

一切世人,以苦为乐,以假作真,不知死活,

皆被两个勾死人索去,故逃不得阎罗之手。

惟悟空醒悟此理,“恼起性来,把两个勾死人打为肉酱,自解其索。”

是悟空因放下心而勾死人即死,因勾死人死而索自解也。

打入幽冥,叫十王取生死薄子察看,

直到一千三百五十号,上方注名字,乃天产石猴,

正《乾·九五》之数,刚健中正,纯粹精也。

“该寿三百四十二岁,善终。”

三为木数,百者一百,

一为水,四为金,

十为土,二为火,

五行攒簇,有《乾·九五》大人刚健中正之象。

夫九五大人

“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

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,天且弗违,而况于人乎?况于鬼神乎?”

位乎天德,合乎吉凶,大人至善之德也。

善之至,即是寿之终。

善恶之善,不离乎阴阳;

至善之善,直本乎太极。

九五龙德中正,太极之象,

道归太极,无生无死矣。

“取笔过来,把猴属之类,但有名者,一概勾销,摔下簿子道:

“了帐!了帐!今番不伏你管了。”一路棒打出幽冥地界。”

说到此地,未免诸天及人皆当惊疑,殊不知犹是说破令人失笑也。何言之?

悟空之销生死簿,

并不在见十五时销之,已于打死两个勾死人时销之矣;

犹不在打死两个勾死人时销之,已于睡着时销之矣;

犹不在睡着时销之,已于放下心时销之矣。

总之一放下心,早已了帐,不伏阎王管了。

安得世间有个决烈男子,勇猛丈夫,将两个勾死人一棒打杀,为天下希有之事欤?

试观龙王表奏:强坐水宅索兵器;

冥主表奏:大闹森罗消死籍。

正以表其慧器入手,死籍即销,此提纲“九幽十类尽除名”之旨。

“千里眼顺风耳,奏说天产石猴,不知何方修炼成真,降龙伏虎,强销死籍。”

非不知也,此仙翁讥诮世之迷徒,不知有降龙伏虎,销死籍之道耳。

金星奏道:“三界中凡有九窍者,皆可修仙,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,日月孕就之身,

今既修成仙道,有降龙伏虎之能,与人何异?”

噫!

人人俱是天地育成之体,日月孕就之身,人人可以降龙伏虎,人人可以强销死籍,

奈人不自力,自暴自弃,甘为地狱之鬼,真乃兽之不如乎!

观悟空销去幽冥之死籍,即有天上之招安,

由微而显,自卑登高,出此入彼,感应神速,金丹之效,有如此耳。

  诗曰:

  分明一味水中金,收得他来放下心。

  攒族五行全体就,长生不死鬼神钦。

發表者:心靈卜手章真言

潛能開發、志趣引導、專長定位、學業目標、 適性發展、個性優勢、生涯規畫、事業前程。 迷津解惑.... 心靈卜手 章真言老師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