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

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

悟元子曰:

上回已提出大道之根源,心性之修持,终未言其如何修,如何持。

故此回逐节发明,使学者急求师诀,大悟大彻,勇猛精进也。

“妙演三乘”一诗,已写尽真传之妙,一切旁门可晓然悟矣。

试申之;

“妙演三乘教,精微万法全”者,仙佛门中,有上中下三乘之法,

若非明师诀破,干技百叶无可捉摸,其不为野狐所迷也几希。

惟妙演之,精微悉知,万法皆通,庶不入于中下二乘之途。

“说一会道,讲一会禅,三家配合本如然”者,

“一”字、“三”字、“如”字,皆道法之骨髓,作用之窍妙,非善通阴阳,精明造化者不能知。

盖天地消息之道,一会道也;

 真空妙有之机,一会禅也;

配合三家而为一家,四象和合,五行攒簇,出于自然,并无强作,本如然也。

但这个一会三家之秘,非师罔知,惟师说之讲之,方能得真。

“开明一字皈诚理,指引无生了性元”者,言命理既知,性理不可不晓,

“一”字之义,与上“一”字不可同看。

上“一”字,言有为之火候;

此“一”字,言无为之下手。

盖皈诚则万法俱空,真实无妄;

 无生则形神俱妙,与道合真。

先修命,后修性,性命俱了,方是无上至真之妙道。

庄子所谓“摄精神而长生,忘精神而无生”者此也。

若有知音者,闻到此处,能不眉花眼笑,手舞足蹈乎?

“悟空烂桃山吃了七次饱挑”,是由《剥》而《复》,

“反复其道,七日来复”之机,乃金丹下手之口诀,而非等夫三百六十旁门之邪行也。

其所言“三百六十旁门,皆有正果”,是言其旁门之正果,而非天仙之正果也。

正阳翁云:“道法三千六百门,人人各执一苗根。要知些子玄关窍,不在三千六百门。”

若然,其第三百六十门而已哉!

故祖师于术、流、动、静四大门,先批其妄,

余者可类推而知,既破其旁门,可入于正道。

“祖师手持戒尺,打悟空”一段,读者至此,未免猜疑,师乃试人贤愚之法耳。

殊不知祖师打悟空,悟空打盘谜,一传一受,长生不死的大法门,与天同寿的真功果,

早已明明道出,而人不知也。

祖师不打别处,而打头上者,是叫猛醒回头及早修持也。

“打三下”者,是暗点三日月出庚方,在卦为《复》,在时为子,先天药生之候也。

“倒背手走入里面”者,是运转斗柄药自外来也。

“将中门关上”者,是谨封牢藏,送归上釜,允执厥中也。

“撇下大众而去”者,是诸缘尽灭,百虑俱息,归于无何有之乡也。

悟空打破此中盘谜,暗暗在心,可谓知其窍,而得其妙矣。

此种学问,若非明师指点,岂能知之?

故菩提云:“难!难!难!道最玄,莫把金丹作等闲。不遇至人传妙诀,空叫口困舌头干”

此的言也。

既曰悟空打破盘谜,已是得其心传矣,

而悟空又求长生之道,菩提“显密圆通”一诗,又说何事?

岂不令人生疑?是特有说焉。

前之盘谜,是顿悟之天机;

后之一诗,乃采取之功用。

天机只可暗点,功用不妨明示。

祖师云:“你既识破盘中之谜,当传你长生之妙道。”

识破盘中之谜,不知长生妙道,与不识者等,何能成天下希有之事哉?

诗曰:“显密圆通真妙诀,借修性命无他说。”

显、密、圆、通四字,乃金丹作用之着紧合尖处。

“显”者,验之于外,用刚道也;

“密”者,存之于内,用柔道也;

“圆”者,不偏不倚,执中也;

“通”者,变通不拘,行权也。

以此四法,借修大丹,刚柔不拘,执中用权,深造自得,

可以为圣,可以为仙,可以为佛,乃至真至妙之诀也。

“都来总是精气神,谨固牢藏休漏泄”者,精气神为修丹上药三品,稍有漏泄,灵丹不结,

故必谨固牢藏,会三归一,不敢少有懈怠耳。

“休漏泄,体中藏,汝受吾传道自昌。口诀记来多有益,屏除邪欲得清凉”者,

言若欲保此精气神之三物,须先屏除邪欲,炼已持心,邪欲去而燥火不生,

则三品大药凝结,身心大定,而得以清凉矣。

“得清凉,光皎洁,好向丹台赏明月”者,

心无所染,空空洞洞,虚室生白,神明自来,如一轮明月当空,光无不通矣。

“月藏玉兔日藏乌,自有龟蛇相盘结”者,

月藏兔,阴中有阳之象;

日藏乌,阳中有阴之象。

阴中有阳,阳中有阴,阴阳合一,龟蛇自然盘结,而水火相济矣。

“相盘结,性命坚,却能火里种金莲”者,阴阳凝结,性命到手,如火中种出金莲矣。

“攒簇五行颠倒用,功完随作佛和仙”者,

金丹之道,全在攒簇五行,

逆施造化,于杀机中求生气,在死关口运活法。

木本上浮,金本下沉,水本下流,火本上焰,土本重浊,此顺行之道,

五行各一其性,法界火坑,则生人物也。

今也

木上浮而使之下沉,

金下沉而使之上浮,

水下流而使之反上,

火上焰而使之就下,

上本滞而使之平和,

此颠倒之法,五行合为一性,大地七宝,则作佛成仙矣。

若个人能打破盘中之谜,了得诗中之意,会得根源,已注神体,

金木可并,水火可济,长生不老,神仙可冀。

然会得修命,会不得修性,有始无终,亦不能入于圣人之域。

故祖师道:

“此乃非常之道,夺天地之造化,侵日月之玄机,丹成以后,鬼神难容,须要明心见性。”

可知抱一无为,乃丹成以后之事。

当丹未成,先行有为之功,窃夺造化,以固其命宝;

及丹已成,急行无为之道,明心见性,以脱其法身。

倘丹成以后,不明心见性,则一身之阴气不化,犹为法身之患,

不但天降雷灾,有意外之祸;

即本身阴火邪风,积久成蛊,亦足丧生,此明心见性之功为贵也。

祖师道:“有一般天罡数,该三十六般变化;有一般地煞数,该七十二般变化,你学那一般?”

悟空道:“愿多里捞摸,学一个地煞变化罢。”

噫!

道成之后,千变万化,又何限乎三十六变、七十二变哉?

盖金丹之道,有有为无为二法,

一般天罡数变化者,上德者无为之事;

一般地煞数变化者,下德者有为之事。

上德者,

先天未伤,后天未发,行无为之道,温养先天,

运内炉天然真火,剥尽一身后天阴质,阴尽阳纯,永久不坏。

此抱一守中,虚无中自然变化,故有天罡数变化,变化者少。

其曰该三十六般变化者,《坤》阴六六之数,仅变化其阴也。

下德者,

先天已伤,后天已发,必须行有为之功,

窃阴阳,夺造化,进阳火,运阴符,

后天中返先天,先天中化后天,增之损之,自有为而入无为。

此脚踏实地,其用不休之变化,故有地煞数变化,变化者多。

其曰该七十二变化者,按七十二候,阴阳进退之节,阴阳俱变化也。

地煞变化,乃金丹全始全终之事,既统天罡变化;

天罡变化,惟上德者能之,其次中下之人难行,非金丹之全功,

故祖师不传天罡变化,而传地煞变化也。

既知变化,循序而进,即可到功果完满,霞举飞升之地,更何有三灾乎?

然知变化,不知阴阳颠倒之法,功果终难完满。

祖师道:“这个算不得腾云,只算的爬云而已。”云至于爬,难以为力矣。

祖师又传个口诀道:

“这朵云,捻着决,念动真言,攥紧了拳,将身一抖,跳将起来,一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路。”

噫!

金丹之道,一得永得,至简至易,约而不繁。

如得真诀,一念纯真,身体力行,颠倒之间,立跻圣位,即可超十万八千之路,而绝不费力。

岂等夫一切旁门小乘,强扭强捏,望梅止渴之事乎?

金丹之道,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,尽性至命,全在穷理上定是非。

一理穷不彻,即一事行不到,

穷彻一分理,即能行一分事;

穷彻十分理,即能行十分事。

试观悟空始而打破盘谜,暗中心悟;

既而得受长生之道,又既而学成变化,又既而学成筋斗云。

由浅及深,自卑登高,无非穷究实理,原始要终,

欲其知之无不荆学道学到会得筋斗云,方是悟彻菩提真妙理,

而一旦豁然贯通焉,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矣。

古今读《西游》评《西游》者,以首回至此,

便以为悟空已修成大道,而了性了命,何其误甚!

是特仙翁示人先须该拜明师,究性命之理,求作用之真,不使一毫有疑惑耳。

试举一二以为证。

前回悟空访拜明师,学道也;

“妙演三乘”一诗,演道也;

“显密圆通”一诗,传法也。

又说破根源、会的根源、传变化、传筋斗等语,岂不要真传实受,总以为明理而发乎?

理既明,则知之真而行之果,脚踏实地,下手速修,犹恐太迟,以下方说修持之功。

菩提道:“口开神气散,舌动是非生”

若只以悟为毕事,而在人前说是道非,卖弄精神,打混过日,错过光阴,

其祸不旋踵而至,岂第人害其性命,必将天摘其魂魄。

所以菩提又道:“你从那里来,还到那里去。你快回去,全你性命。”

读至此处不禁通身汗下,不特当时悟空顿然醒悟,

而天下黄冠羽士,当亦可以顿然醒悟矣。

悟空一顿悟之下,“径回东海,那消一个时辰,早看见花果山”

花果山为悟空生身之地,从生身之地而来,还从生身之地而去。

悟到此处,则返本还元,一时辰内管丹成。

若未悟到此处,犹算不得悟彻。

美猴王自知快乐道:

“去时凡骨凡胎重,得道身轻体亦轻。举世无人肯立志,立志修玄玄自明。”

盖天地造化之道,顺则生人生物,

故云“去时凡骨凡胎重”;逆则成仙成佛,

故云“得道身轻体亦轻”。学者读“修玄玄自明”字句,始知吾前言穷理之说为不虚也。

群猴道:

“你怎么一去许久,近来被一个妖精强要占我们洞府,若再不回来,我们连山洞尽属他人矣。”

吁!

仙翁说到此处,可谓恺切之至,举世之人尽是走了主人公,被妖魔占了洞府,而属他人矣,

可不畏哉?

“妖精自称混世魔王,住居直北坎源山水脏府。”

此明示后天《坎》宫肾脏也,

一切不得真传之流,闻还元返本之说,

疑其肾脏有真阳,或守护阴精,或还精补脑,或心肾相交。

如此等类,不可枚举,

是皆自欺欺人,以盲引盲,惑乱人心,隔绝圣道,故谓混世魔王。

殊不知肾中阴精,乃后天至阴之浊水,非先天至阳之清水。

若在肾中用功夫,则心为肾移,真为假陷,

不但无补于肾,而且有昧于心,真假不分,是非罔辨,

如混世魔王,强要占水帘洞,捉去许多猴者相同。

悟空自称正南方花果山水帘洞洞主,可知真水在南,不在北,而不得以假混真也。

正南方为《离》明之地,在人为心君所住之处,

心本空空洞洞,虚灵不昧,具有精一之真水,故为水帘洞洞主。

“没器械”,《离》中虚也;

“光着头”,《离》德明也;

“穿一领红衣”。《离》象火也;

“勒一条黄绦”,《离》纳已,中有土也;

“足下踏一对乌靴”,下有水也。

真心虚灵不昧,具众理而应万事,即藏水、火、土三家之象。

“不僧不俗,不像道士”,混三为一,惟见于空,故赤手空拳也。

写魔王自头至足,俱是黑色,《坎》肾纯阴无阳之象。

“手执一口刀,锋刃多明亮”者,欲念一动,势不可遏,能以伤人之象。

“悟空要见个上下”者,以明而破暗,以空而制有也。

“两手勾着天边月”者,

月之上弦为上勾,阴中之阳,象《坎》;

  下弦为下勾,阳中之阴,象《离》。

两弦合其精,《乾》、《坤》体乃成,

此法身上事,非一切在水脏中作生涯者所能测其端倪。

“悟空使身外身法,拔一把毫毛,变作三二百个小猴,把魔王围绕,打作一个攒盘”等语,

三二为五,一变为五,五攒于一,应物随心,变化不测,

故能夺魔之刀,破魔之顶,借假复真,以真制假。

“一刀两段,直下欲念剿灭绝根,放起火来,把那水脏洞烧得枯干,尽归了一体。”

是明示只有先天真心实用之一体,并无后天心肾相交之二体,

即《参同》所谓“何况近存身,切在于心胸。阴阳配日月,水火为效徵。”

阴阳水火皆在心胸之间,水脏纯明无阳可知矣。

既是纯阴无阳,夺的大刀,又是何物,岂不令人生疑乎?

殊不知后天肾脏亦属于《坎》,其中一阳,即欲念之利刃也,

夺欲念之利刃,易而为正念之利刃,以真灭假,绝不费力。

“变化毫毛,抖收上身,擒去小猴,认的家乡”

散者仍聚,去者复还,元神不昧,依然当年原本故物,此提纲所谓“断魔归本合无神”也。

学者得师口诀,欲成大道,先宜降除欲魔,

倘姑息不断,任魔自混,纵有与天同寿的真功果,不死长生的大法门,前路阻滞,何益于事?

故猴王殄灭混世魔以后,归洞谓众曰:“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,我今姓孙,法名悟空”

众猴道:

“大王是老孙,我们都是二孙、三孙、细孙、小孙,一家孙,一国孙,一窝孙,都来奉承老孙。”
言断魔归本,本立道生,生生不绝,一本万殊,万殊一本,一以贯之。

后文之入地登天,实基于此。

故结云:“贯通一姓身归本,只待荣迁仙籙名。”

  诗曰:

  性命天机深又深,功程药火细追寻。

  求师诀破生身妙,取坎填离到宝林。

發表者:心靈卜手章真言

潛能開發、志趣引導、專長定位、學業目標、 適性發展、個性優勢、生涯規畫、事業前程。 迷津解惑.... 心靈卜手 章真言老師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